全国31省份经济“半年报”分析
2024-08-25    来源: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(发展研究中心)     作者:网站管理员

近日,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全部出炉。总量方面,经济大省继续领跑。广东(65242.5亿元)和江苏(63326.3亿元)依然稳坐前两强,占全国比重超20%;山东(46677亿元)、浙江(40920亿元)、河南(31231.44亿元)分列三到五位。四川、湖北、福建、湖南、安徽、上海、北京、河北超过2万亿。相比去年同期,山西、河南总量下滑,北京反超河北位列第十二,内蒙古超山西挤入前二十。增速方面,各省份数值落在1%到6.2%区间,18省份跑赢全国水平,8省份增速达到全年目标。内蒙古以6.2%的高增长领跑,西藏、重庆增长都在6%以上。但山西、黑龙江和青海增速不及2%。

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,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,国内有效需求不足,经济运行出现分化,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,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。

总体来看,经济大省普遍发挥了“挑大梁”的作用,前10大省份有7个增速超过5%,其中5个超过5.5%。广东二季度受到极端天气、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影响;河南上半年出口则较去年下滑明显。广西、黑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不及2%,海南甚至负增长,凸显需求不足。能源大省方面,内蒙古和山西则成为转型是否成功的两个样本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       全国31省份上半年GDP情况

     2024年上半年
       2023年上半年

GDP总量
(亿元)
 实际增速

GDP总量
(亿元)

实际增速

广东

65242.5
3.90%
62909.8
5%

江苏

63326.3
5.80%
60465.3
6.60%

山东

46677
5.80%
44125
6.20%

浙江

40920
5.60%
38717
6.80%

河南

31231.44
4.90%
31326
3.80%

四川

29463.3
5.40%
27901.01
5.50%

湖北

27346.45
5.80%
26259.22
5.60%

福建

26380.5
5.60%
25547.8
3.80%

湖南

24545.2
4.50%
23998.64
3.60%

安徽

2367
5.30%
23073
6.10%

上海

22345.6
4.80%
21390.17
9.70%

北京

21791.3
5.40%
20621.3
5.50%

河北

21510.1
5%
20778.9
6%

陕西

16257.47
4.30%
15503.2
3.70%

江西

15638
4.50%
15399.4
2.40%

重庆

15138.2
6.10%
14345.95
4.60%

云南

14573
3.50%
1417.43
5.10%

辽宁

14547
5%
13998.1
5.60%

广西

13115.6
3.60%
12684.78
2.80%

内蒙古

11683
6.20%
10971
7.30%

山西

11186.85
1.90%
11688.56
4.70%

贵州

10738.3
5.30%
10218.75
4.40%

新疆

9211.4
5.40%
8542.08
5.10%

天津

8191.1
4.90%
7842.83
4.80%

黑龙江

6636.2
1.50%
6604.8
4.70%

吉林

6335.5
5.70%
6147.11
7.70%

甘肃

5902.7
5.80%
5539.1
6.80%

海南

3605.6
3.10%
3458.79
8.60%

宁夏

2541.7
5.10%
2475.65
6.50%

青海

1805.75
1.00%
1798.32
6.80%

西藏

1189.5
6.10%
1069.6
8.40%


广东“失速”:固投下降,消费增幅放缓,江苏紧咬缩小差距

上半年,总量前十的经济大省较去年同期没有变化,但各地的具体表现存在差异。

广东与江苏仍是“唯二”站上6万亿的省份。其中,广东3.9%的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.5个百分点,不仅低于全国水平,也不及本省年初制定的年度目标(5%)。江苏上半年增速(5.8%)超过年度目标及全国水平0.8个百分点,与广东的总量差距从去年同期2444.5亿元缩小至1916.2亿元。

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对江苏经济形成了重要支撑。第二产业增长势头强劲,增加值达到27709.7亿元,同比增长7.1%,工业生产是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6%,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1%,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6.2%,充分表明装备制造业在江苏工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此外,江苏外贸表现抢眼。今年上半年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.68万亿元,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8.5%,增幅较全国高2.4个百分点,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.7%。

面对江苏迅猛的势头,上半年广东经济整体增势不如预期。工业增长和外贸出口强劲,但投资与消费表现欠佳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.96万亿元,增长6.0%;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.35万亿元,增长1.2%,而一季度这一数字达到了3.8%。其中,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0.8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5601.55亿元,同比持平。同时,广东依然展现出工业和制造业强省底色。第二产业增速超全省增速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%。全省外贸表现出色,外贸进出口4.37万亿元,增长13.8%,其中出口2.85万亿元,增长12.1%,进口1.52万亿元,增长17.1%。广东省统计局负责人认为,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、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,也有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因素。但从两年平均增速看,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仍比一季度有所加快,经济总体平稳。

除江苏外,总量前十大省份中,山东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增速均超过了5.5%。

浙江加入了去年由山东独占的4万亿俱乐部,5.6%的增速也高于全国。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全省工业生产平稳扩张,民营企业贡献突出。上半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0%。其中,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9.0%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5个百分点,增长贡献率达81.5%。

福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7%,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.7个百分点。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.8%,比全省投资增幅高13.1个百分点,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7.7%。

河南总量负增长:手机出口同比减少超千万台,汽车出口增近两成

上半年,河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.1万亿元,排名全国第五,实际增速达4.9%,比一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,但总量同比减少了94.56亿元。全省外贸出口受手机出口下降影响明显,但汽车等类别产品起势喜人。

一季度,曾经的外贸“优等生”河南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超20%,低于同期全国增速(5%)28.4个百分点。从前两季度看,河南外贸进出口3253.2亿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13.8%,与全国增速(6.1%)差距19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2008.3亿元,下降19.1%;进口1244.9亿元,下降3.5% ;贸易顺差763.4亿元,收窄36.1%。

河南全省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。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9%,比一季度加快0.7个百分点,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.0个百分点、贡献率达90.2%。汽车、电子等主导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

在手机出口失势后,河南汽车出口表现亮眼。据郑州海关数据,今年前6个月,河南手机出口1395.1万台,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1285万台;手机出口金额565亿元,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约545亿元,占全省出口值的28.1%(下同)。汽车出口147.3亿元,增长19.6%,占7.3%。汽车、铝材等出口增长是上半年外贸出口主要亮点,合计拉升全省外贸出口增速3.4个百分点。上半年,河南全省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.6%、18.7%,分别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28.8、10.9个百分点。

内蒙古新能源发电加快成长,山西总量同比下滑超500亿

去年上半年实现6.5%高增长的青海,此次以1%的增速全国垫底,要实现5%左右的年度目标面临挑战。分产业看,青海第二产业同比下滑0.9%,一、三产业分别增长4.4%和2.3%。房地产和建筑业分别下滑1.6和4.5个百分点,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4.8和4.4个百分点。从全省财政收支数据看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1%,尤其是企业所得税暴跌40.6%,企业承压不小。

能源大区内蒙古不仅以6.2%的高增长领跑全国,总量也反超山西,跻身前二十。投资和能源转型势头喜人。上半年,内蒙古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量和新能源装机容量、煤制气产能均居全国前列。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947.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1.4%,增速较1-5月份加快3.4个百分点,高于火力发电量12.7个百分点;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4.3%,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.9个百分点。其中,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8.6%,太阳能同比增长43.1%。与此同时,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%,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.1个百分点,稳居全国第二位。分领域看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.1%,制造业投资增长10.9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.8%。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负责人表示,内蒙古已经实现连续3年投资高基数上的高增长,2022年、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7.6%、19.8%,增速均保持在全国前两位。

另一个能源大省山西被挤出前二十。受工业生产疲软拖累,上半年山西总量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01亿元,减量超过河南,1.9%的实际增速仅好于黑龙江与青海。今年一季度,山西就是全国唯一总量下滑的省份,较去年同期减少434亿元。从上半年数据看,山西主要工业产品原煤、焦炭和钢材的产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3.5%、9%和2.5%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.0%。从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下降1.2%,制造业下降1.9%,从煤与非煤看,煤炭工业下降0.7%,非煤工业下降1.7%。

去年同期实现4.7%增长的黑龙江,今年以1.5%的增幅居全国倒数第二,与全国水平和本省年度目标(5.5%左右)差距明显。从各项数据看,全省工业增长乏力,但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,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机电产品增幅较大。黑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,全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.5%和3.9%,但第二产业却下降了4%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.6%,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.2%。相较之下,全省服务业(第三产业)增加值同比增长3.9%,拉动经济增长2.4个百分点。1—5月,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.9%。哈尔滨海关统计,上半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1500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9.7%,高于全国同期增速3.6个百分点。出口398.8亿元,增长21.5%;进口1165亿元,增长6.1%。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、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。机电产品成为出口大头,乘用车、家用电器、音频设备及其零件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分别增长70.8%、81.1%、111.2%、198.2%。

一线观察

热门话题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人员查询